七夜三端互通传奇官网|匈奴帝国的实力非常强大的

微变传奇 2023-02-16 51
本文目录

匈奴帝国自出道以来就以强悍著称,冒顿单于曾将汉高祖刘邦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。后来,陈平献计单于的老婆,才解了围。之后的汉匈战争不断发生,强悍的匈奴曾经让汉朝非常头疼。但是,一项技术的发明,让汉朝最终打败强悍的匈奴帝国。这项技术就是西汉时期的钢铁革命。

匈奴帝国的实力非常强大的?

汉朝为何能打败匈奴帝国,除了经济实力,科学技术也是重要原因

匈奴帝国自出道以来就以强悍著称,冒顿单于曾将汉高祖刘邦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。后来,陈平献计单于的老婆,才解了围。之后的汉匈战争不断发生,强悍的匈奴曾经让汉朝非常头疼。但是,一项技术的发明,让汉朝最终打败强悍的匈奴帝国。这项技术就是西汉时期的钢铁革命。

春秋时期,首创生铁铸造技术。到了西汉时期,冶铁业飞速发展,铁的产量迅速飙升,导致铁器价格迅速下跌,而且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,发明了炒钢技术。炒钢技术解决了生铁不适合做兵器的问题,锻打技术让刀剑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,

这场技术革命立竿见影。汉景帝时期,铁制兵器开始取代青铜兵器并迅速普及,尤其是刀取代剑,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。骑兵格斗的主要是批砍,刀不仅不易折断,杀伤力更大。而且,刀的制造更简单,比剑的生产成本更低,因而被大量应用。

汉匈战争中,西汉的分骑兵和步兵两种。骑兵大部分是重装骑兵,士兵身穿铁甲,手持坚韧又极具杀伤力的大刀,这让汉军敢于长途奔袭,正面突击,即使是与匈奴相遇,近身格斗时,也能充分发挥自己在人员数量和兵器质量上的优势取胜。

重11千克的更是汉军精锐骑兵的招牌。全身钢铁包裹的汉军,一个士兵收拾三个匈奴兵没有问题,厉害一点的可以以一当五。革命后的汉军,自汉武帝起一路追逐,到汉元帝时,名将陈汤霸气地斩了匈奴单于的人头。

匈奴的骑兵属于轻骑兵,装备要简陋很多。虽然他们从中原地区进口铁质兵器或原料,但由于汉朝的封锁,进口数量远远不够装备。在这种条件下,他们只能以偷袭和掠夺为主,在正面战场上就完全处于劣势。

汉军和骑兵相呼应的步兵,也配备了一种很先进的武器:弩。晁错曾很自信的说,汉军步兵在机动能力上与匈奴骑兵差距很大,但汉军有一种足以克制匈奴骑兵的利器:弩。

弩是一种远程武器,其厉害程度在当时不亚于现在的导弹。据推算,当时的驽,一般射程在160米左右,拉力更大的射程还要大。因为有了弩,汉军步兵虽然在机动性差,但依靠先进的武器,也可以对抗匈奴骑兵。

匈奴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,远远不如汉军,到了东汉时期,匈奴的更是不堪一击。金微山一战,耿夔等人仅率800精骑就大破北匈奴。这一战,汉军出塞5000余里,斩首5000多人,收获珍宝无数,单于仅带着几个人狼狈逃走。可见,匈奴的轻骑兵为主的,在汉军频频的进攻中毫无招架之力。

当然,汉匈战争,汉军取得最后的胜利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,汉军背后有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做保障。

西汉初期,人口有1500万到1800万,强盛时期达到5000万。而匈奴的人口总数为150万。冷兵器时代,人口的多少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。

汉朝经济实力的强大,还体现在养马上。汉朝看到骑兵的优势,在北部和西部边境建立了36个养马场,养马30万匹,这为建立庞大的骑兵提供了可靠的保证,为汉武帝时以骑兵为主力反击匈奴打下了基础。
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汉朝就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,以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为保障,才打败了强悍的匈奴帝国,成为称雄东方的大汉帝国。科技的力量自古就不容忽视。

格物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?

看到这个问题,有书君其实也是懵逼的,以前看到这两个词只是看过就过了,从未想过它们的意思。当问到它们的意思时,有书君有点手足无措,于是便查了资料,对这些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格物是儒家认识论方的重要问题,三纲八目中“八目”之基石。最早出现于《礼记·大学》之中,所谓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至知。”格物致知相伴而生。这里的的“格物致知”与诚意、正心、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有关。格物致知的目的,是使人能达到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的水平,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——平天下。

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,“格物致知”便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讨论。他认为“格犹穷也,物犹理也,犹曰穷其理而已也”,格物即就物而穷其理,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,应事接物之类。其做法“须是今日格一件,明日又格一件,积习既多,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”,在逐渐积累中豁然贯通。

朱熹在程颐思想基础上,提出了系统的认识论及其方法。朱熹训“格”为至、为尽,至:谓究至事物之理;尽:穷尽之意。训“物”为事,它的范围非常广泛,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,也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。在这里,“格物”就是穷尽事物之理。他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理,都要去格,去探究,探究得愈穷尽,知得也愈广。朱熹认为,要贯通,必须花工夫,格一物、理一事都要穷尽,由近及远,由浅而深,由粗到精。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成四节次第,重重而入,层层递进。穷理须穷究得尽,人们必须经过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,才能达到对理的深刻体认。

明代王阳明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“至理”的“格物致知”方法。秉承陆九渊的学说,从“心即理”学说出发,认为格物的着手处,应是体认本心。王阳明的心学凝成四句话: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格物便是立明本心,为善去恶,用良知规范事物。

到了清代,陈沣在朱熹的说法上加以补充,将“格物”之意解释的比较完善系统。他认为“格物”既是对事物本源的精研细查,又是知识增长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亲身实践是最重要的。

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,对格物之意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,目前较为通俗的解释是:探究事物的原理,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。这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得到的结果。而《三国志·魏志·和洽传》:“俭素过中,自以处身则可,以此节格物,所失或多。” 唐刘禹锡《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》:“示菲约以裕人,信赏罚以格物。”中的“格物”则是纠正人的行为之意,跳出哲学的范畴,它的意义也有所不同。到了清代,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,“格物”也被用作专有名词,特指西洋科学。严复《原强》便有这样的记述:“二百年来,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,制作之精,实为亘古所未有。”

格物,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将“物”放置在一定的框框里。在里叫受戒,在社会叫守法,在生活中叫学规矩。

“知行合一”最早由王阳明提出,此处的“知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。“行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。因此,知行关系,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,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。其“知行合一”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。其一是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。知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“两截”。其二为以知为行,知决定行。即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,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"良知"的工夫。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,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“良知”的完成。

近代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也倡导“知行合一”,认为”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。行,是行动,是实践,是亲身体验。知,顾名思义就是知识,在这里用作动词,学习理论知识。陶先生强调“亲知”,即从“行”中得来,亲身得来;而不仅仅是“闻知”,从师得来,或从书本得来。

“知行合一”归结起来就是肯定人的能动作用,认为知和行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的。知道一个道理,就要去实践,如果不去实行,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知道,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要在实践中学以致用。

有书君觉得,不同时代、不同人物对“格物”的不同理解按通俗说法便是认识规律,掌握规律,实践规律。“知行合一”便是此三者的结合。大家有什么不同或更通俗的理解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

为何宋朝一直未成功?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。

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,之所以没有断代,是因为东亚的地形相对封闭。

在封闭的地形中,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。

从战国开始,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不断对中原发起骚扰,并一度占领中原,建立,让中原王朝蒙羞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中原王朝也在卧薪尝胆,韬光养晦,并寻求机会反击游牧民族,巩固大一统帝国的局面。

不过有意思的是,面对游牧民族的咄咄逼人,汉朝唐朝以及宋朝的表现却截然不同。汉朝用近70年,终于完成对匈奴的反杀,唐朝韬光养晦3年终于消灭厥。但是终宋一朝,却从未完成反击北方\洗雪耻辱的目标。

这是为什么呢?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:

1、游牧民族一直在进步

从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皇权的大一统制度,确立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开始,中原王朝就在不断的兴亡中循环往复,生产力水平在数千年的时间内并未获得明显的进步。

但是游牧民族却不断受到中原文明的辐射,由于其生产力水平起点低,因此它们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中原文明。

特别是经历了唐朝的大一统之后,周边少数民族受唐朝文化影响,生产力水平再次获得巨大飞跃。

如果说唐朝以前的游牧民族还保持在落后的奴隶制阶段,那么唐朝以后的少数民族,因为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,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封建化进程,具备了建立和中原王朝制度相似的封建大一统的条件。

唐朝的文化扩张影响深远。如果说先前游牧民族需要入主中原,例如北魏这样才能建立封建,那么唐朝以后游牧民族不需要南下中原就可以完成封建化进程。

于是唐朝灭亡之后,契丹人耶律阿保机首先在东北地区建立封建。

这就非常尴尬了,因为北宋不仅建立时间比辽国晚,而且在制度上也和辽国不相上下,甚至相比于辽国的二元制帝国,北宋的单一制帝国还稍显落后。所以北宋的先天不足,导致了其很难消灭辽国,踏平北方。

相比于北宋的别去,汉唐两朝相对好一些。不过相比于唐朝的三年,卧薪尝胆一朝消灭厥,汉朝面临的形势也是相当严峻的。

在秦汉交接时,刚好是匈奴走向极盛的时期,因此匈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对汉朝形成严重的压制态势。

和一般的游牧部落不同,匈奴虽然也是奴隶制,但是匈奴的军事技术非常先进并且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,这使得匈奴能够控制包括蒙古高原西域在内的广大地区,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强大的战斗力。所以汉朝需要用长达70年的时间卧薪尝胆、韬光养晦。

而唐朝时面临的情况则又有不同。北方的突厥虽然也非常强悍,控制范围广阔,但是其在隋朝之后就走向了衰落,隋文帝时期更使得突厥一分为二,这为后世中原王朝陆续消灭两个突厥创造了条件。

到唐太宗消灭厥时,厥控制的范围仅仅为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。唐朝作为一个带有鲜卑血统的王朝,其本身实力就非常强悍,因此消灭突厥用时很短,也在情理之中。

2、中原王朝一直在起伏

相比于游牧民族的巨大进步,中原王朝的进步显得缓慢而起伏。

由于秦朝的短命,导致汉朝建立时,刚刚确立的大一统制度在操作性上并不成熟。

鉴于这样的情况,特别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,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,那就是郡国并行。在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,分封同姓王作为诸侯国。

应该说这一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是汉朝避免了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的局面。但是这一制度的缺点同样明显,特别是当诸侯国的势力逐渐扩大,势必会与中央形成抗衡,七国之乱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所以在汉武帝反击匈奴之前,汉朝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应对诸侯国的严重威胁。

虽然汉朝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,但是因为汉朝内部的重重矛盾,使得汉朝无法抽身应对匈奴的连续困扰。在汉武帝马邑绝亲之前的70年时间里,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,延缓匈奴南下的脚步。直到汉武帝继位后,改变了汉朝建立以后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,同时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,使大一统局面得到空前增强,这才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。

相比之下,唐朝的局面就好了很多。

首先唐朝时期我国的大一统制度已经趋向成熟。而且相对于汉朝,唐朝有了一个更大的优势,那就是民族融合带来的强大战斗力。

南北朝时期,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高峰。在这一时期,我国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贵族集团。这就是关陇贵族,隋朝和唐朝可以说就是关陇贵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。

由于关陇贵族的推动,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崇尚武力的王朝。这也使得唐朝相比于汉朝而言,在王朝建立初期就具有强悍的军事实力。这是唐朝能够在三年内彻底消灭厥的重要基础。

但是这一趋势在唐朝以后再次发生转向。首先是因为关陇贵族在唐朝中期衰落后,唐朝不得不转向募兵制,直接导致军阀并立,武人当国,造就了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。

鉴于此,北宋缔造者赵匡胤压制武将,全面推行以文制武,这使得北宋自废武功,再也无力抗衡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。

因为打不过北方的辽国,特别是宋太宗赵光义,两次北伐辽国失败,使宋朝上下产生了严重的恐辽情绪。等到1005年签订了屈辱的《渊之盟》,宋朝上下不仅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

《渊之盟》表面上是宋辽两国的平等条约,但是这是在北宋取胜的情况下签订的。而且此条约的签订象征着北宋,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已经承认了辽国的合法性,使得北宋彻底断绝了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可能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北宋就不可能雪耻,当然也就不可能成功。

多有疏漏,烦请斧正。

我是静夜史,期待您的关注。

杨过与张君宝分开后各自发生了什么事情?

杨过和张君宝自华山分开后,杨过小龙女抚养郭破虏的儿子郭兴宋长大成人,郭兴宋后来成为抗元义军首领,并找到父亲丢失的屠龙刀,不想他被元朝鹰犬百损道人打死,为给郭兴宋报仇并找回屠龙刀,郭襄从峨眉山赶赴元大都,大战百损道人,结果郭襄身中玄冥神掌,被徒弟风陵师太救回,不久亡故。

张君宝此时已是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,他听说百损道人打死了郭襄,立马下山杀了百损道人为郭襄复仇。百损道人死后,屠龙刀下落不明,几十年后再次现身江湖。

杨过和小龙女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以后,夫妻们回到终南山,三年之内没再现身江湖,所以郭襄找了他们三年,却连他们一点消息都没听到。

原来杨过和小龙女在古墓里优哉游哉,举案齐眉,忽忽数年,小龙女生下了一个男婴。

杨过回想自己跟小龙女从相识,到相爱,到十六年苦等后重聚,不觉感慨万千,为孩子取名杨之龙,想着一定要将一身武功全都传授给儿子,免得他将来像自己一样,流落江湖,到处受人欺负。

这一天,杨过出了古墓,到附近镇甸给孩子买尿布,不想却遇见史家兄弟里的老五。

二人交谈之下杨过才知道,郭襄一直在江湖上飘荡,到处寻找自己,又说到襄阳的敌情,蒙哥死后,忽必烈继承汗位,蒙古大军卷土重来,对襄阳的围攻自然是愈加紧迫。

于是杨过把自己的玄铁重剑交给史家老五,托付他送到襄阳郭靖黄蓉夫妇那里,请郭伯伯郭伯母转交给郭二姑娘郭襄。

后来,郭靖和黄蓉眼看着襄阳即将城破,夫妻两个决心死战殉城,殉城之前,郭靖和黄蓉请匠人把玄铁重剑重新熔铸成一把宝刀和一柄宝剑,将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的武功精义,以及岳飞的武穆遗书分别藏在刀剑之中,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屠龙刀和倚天剑,屠龙刀给了郭破虏,倚天剑给了郭襄。

等到杨之龙6岁那年,满身是血的郭芙抱着一个婴儿突然找到古墓来,杨过和小龙女看到郭芙之后,心下大惊。

郭靖问道:“芙妹,你受了伤了么?这婴儿是你和耶律兄的孩子么?郭伯伯和郭伯母可好?”

郭芙哭着说道:“杨大哥,襄阳已经被蒙古打破,爹爹和妈妈都殉城而亡了”。

郭芙说着就哭得更厉害了,以至于她怀里的婴儿也哇哇地哭了起来,小龙女赶紧接过孩子,拿出食物给孩子,不停地哄逗。

此时杨过也已经泪流满面,想起当初郭伯伯对自己的疼爱,郭伯母对自己的教诲,心中悲痛万分。

郭芙哭了一会,接着说道:“齐哥和我还有小弟、弟媳以及这个孩子,带着丐帮的人一起往城外冲,结果我与齐哥被蒙古的骑兵冲散,小弟为了保护弟媳和孩子,被几个番僧打成重伤,没多大一会就亡故了,他的宝刀也被抢去,丐帮几个人拼死把小弟的尸首抢了回来,弟媳伸手到怀里去掏东西,说要给小弟擦拭伤口,让我帮忙抱着孩子,没想到我一个不注意,弟媳也随着小弟去了。”

郭芙说着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,正是当年丘处机送给郭靖父亲郭啸天的那把。

杨过插口问道:“这么说,这是破虏小弟的孩子?”

郭芙没有回答他,继续说道:“后来我抱着孩子,得到几个丐帮的帮助,藏在一个破庙里,才躲了过去,一直捱到天黑以后,我跟那几个丐帮趁夜杀了出来,那几个丐帮为了护着我和孩子,也被蒙古骑兵杀死。出城以后,就遇到了小红马,我本来想去南边到桃花岛找外公,城南边已经被蒙古大军团团围住,我只好调转马头,骑着它没命地往北跑,跑了一天,孩子饿了,哇哇地哭,我不敢到大市镇停留,决心带着孩子来找你和杨大嫂。”

杨过聪明绝顶,听到这里,已经猜到了大体的经过,他伸手握着郭芙的手,不停安慰郭芙,小龙女给孩子喂了食物,等孩子睡了,便带着郭芙去换干净衣服。

原来第三次华山论剑以后,郭靖和黄蓉夫妇携带子女从华山回到襄阳,正好陆冠英程瑶迦夫妇带着女儿前来拜访。

陆冠英的女儿陆影落,比郭破虏大三岁,这一年已经十九岁了,郭靖黄蓉看她长得亭亭玉立,行止又落落大方,便向陆冠英夫妇提亲。

其实陆冠英夫妇早有此意,他们这次带着女儿前来,就是想跟郭靖夫妇谈论此事。

但黄蓉觉得郭破虏年龄还小,得过个几年才可成亲,于是黄蓉拿出那把匕首,送给陆影落,算作定聘之物。

等到郭破虏十八岁已经成年,陆冠英夫妇不断派人来催,郭靖黄蓉夫妇终于同意让郭破虏迎娶了陆影落,三年之后,二人诞下一个麟儿,就是郭芙怀里抱的孩子。

郭靖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兴盛大宋,便给孩子取名郭兴宋。

谁想郭兴宋出生刚刚一年,襄阳就被蒙古大军打破,郭破虏陆影落夫妇双双惨死襄阳城内,郭兴宋成了一个孤儿,多亏了大姑郭芙拼命保护,带着他来到了终南山活死人墓。

郭芙在古墓里住了三天,心中十分挂念耶律齐的下落,实在呆不住了,便将郭兴宋托付给杨过夫妇,骑上小红马,离开活死人墓,向东南奔去。

从此,杨过和小龙女就成了郭兴宋的养父养母,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,杨之龙也多了一个。

可惜的是,由于小龙女在绝情谷的水潭中呆了十六年,身体大受寒气损伤,杨子龙也遗传了母亲的寒气,从小就体弱多病,虽然杨过千方百计给他寻找各种灵丹妙药,却仍然无法根除,因此之故,杨之龙在习武上反而不如郭兴宋。

郭兴宋遗传了郭靖和郭破虏膀大腰圆的身材,性格上却更像母亲陆影落,不说聪明绝顶,也是非常聪慧了,杨之龙比郭兴宋年长五岁,武功却远远不如郭兴宋。

杨过念在郭兴宋是郭家的独苗,大侠郭靖的衣钵传人,便将自己的武功倾囊相授,只不过郭兴宋年龄太小,内功积累还不够,很多高深武功还学不来。

等到郭兴宋十八岁那年,他也只学了全真派内功、九阴真经上的基础武功,以及古墓派的剑法、独孤求败的基础剑法、打狗棒法等等,至于弹指神通、蛤蟆功、黯然掌,郭兴宋内功不够,还领会不了。

饶是如此,郭兴宋年纪轻轻,也已经是江湖上年轻一辈的一流好手。

郭兴宋过十八岁生日那天,杨过和小龙女终于把他的身世和盘托出,郭兴宋听完以后,泪流满面,立刻为祖父郭靖和父亲郭破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。

可是,这时候南宋已经亡了十来年,天下成了元朝的了。

郭兴宋心中暗暗立下誓言,一定不辜负祖父对自己的期望。即便没机会驱逐鞑子,兴盛大宋,也要做一个江湖大侠,行侠仗义。

郭兴宋过完生日第二天,就找到义父杨过和义母小龙女,说自己还有其他亲人在世,不知下落,要去找大姑郭芙和二姑郭襄。

杨过不好阻止,只是临行向他说了了不少江湖上的事儿,以及在江湖上闯荡要注意什么,杨过最后又嘱咐郭兴宋一定要勤加练功,如若一年半载还找不到郭氏姐妹,就再回来。

此时已经是蒙古人的天下,郭破虏下得终南山来,决定先去丐帮总舵找大姑郭芙和姑父耶律齐。

等他来到卢龙以后才知道,耶律齐由于带领丐帮反抗元朝,已经被元朝皇帝逮捕到大都,郭芙正准备带领丐帮群雄设法营救。

郭芙见到自己的侄儿已经长大成人,自然喜不自胜,拿眼看去,活脱脱是当年的小弟郭破虏,想起郭破虏夫妇死在襄阳,郭芙不免又泪如雨下,郭兴宋也从大姑这里听到不少关于父祖的英雄事迹,便向姑姑自告奋勇去营救姑父耶律齐。

没想到郭芙却坚决不同意,郭芙说道:“咱们郭家就你一根独苗,如果让你去冒险,我的爹爹妈妈,你的爷爷奶奶,九泉之下也不肯原宥我的。我最近听说你二姑已经回到桃花岛,找回了你爸爸的那把宝刀,你快去桃花岛找你二姑,让她把宝刀送来,咱们再商量对策。”

郭兴宋听说以后,无奈只能赶赴桃花岛而去。

原来郭襄自从在华山与杨过小龙女夫妇分别以后,一直郁郁寡欢,她禀告了父母,说到江湖上游玩,实际上是寻找杨过和小龙女的下落,在江湖上闯荡了三年,不知不觉来到少林寺。

在少林寺,郭襄遇到昆仑三圣何足道与少林比武,又跟着觉远禅师和张君宝逃走,觉远禅师临死时口诵九阳真经,张君宝记了六七成,郭襄也记了三四成,后来郭襄靠着这三四成的九阳真经,竟然内功大进,武功自然也上了好几个台阶,她只二十来岁年纪,功力之深已经直追乃母女侠黄蓉。

后来,郭襄只在弟弟郭破虏成亲的时候,暂时回了襄阳,其他时候要么就在桃花岛陪伴外公黄老邪黄药师,跟黄药师讨教武功,要么就在江湖上闲逛。

正是在此期间,郭靖黄蓉将屠龙刀给了郭破虏,将倚天剑给了郭襄,并告诉了他们屠龙刀和倚天剑里的秘密。

郭靖黄蓉夫妇看女儿大了,本来要将他许配给朱子柳的小儿子,谁知郭二姑娘对杨过情根深种,别个男人她再也看不上眼,每次郭靖黄蓉书信发到桃花岛,俱是杳无回音。

黄蓉深知其中根由,女大不由娘,既然勉强不来,也管不了那么多了。

后来郭襄听说神雕大侠重现江湖,在四川峨眉山出没,听到消息的郭襄快马加鞭赶赴四川,等到了四川,杨过已经不见踪影。原来杨过为了医治儿子杨之龙的病,曾经到四川寻找灵药,此时杨过早已回到终南山。

当郭襄正在四川峨眉山时,北方传来襄阳城破的消息,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双双殉城,郭襄听到消息,立马手提倚天剑赶赴襄阳。

此时襄阳已经被蒙古占领,郭襄悄悄潜入城中才知道,父母和弟弟郭破虏夫妇的遗体已经被丐帮埋葬,大姐和姐夫不知去向,就连自己的侄儿郭兴宋也没人知道在哪。

只听丐帮的一个七袋长老说,他曾看到有一个蒙古的武士,手里拿着郭少爷的那口宝刀,便想抢夺回来,不料对方武功极强,自己胸口被印了一掌,侥幸逃得性命回来,说完不住价地咳嗽,几乎断气。

郭襄听了以后,心中留意,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那口宝刀寻回,那毕竟是他的玄铁重剑打造的。

郭襄祭奠过父母和弟弟弟媳的墓之后,就开始寻找屠龙宝刀的下落。

然而郭襄找遍了整个襄阳城,搜寻了半个多月,也没见到一个拿着宝刀的蒙古武士。

一天夜里,郭襄偷偷摸进了驻扎在城南的蒙古大营,借着月色,郭襄飞到竖着一杆大纛的最大的一个蒙古包后,她避开巡逻的士兵,用倚天剑将蒙古包挑开一条缝隙,看到包里一群人围在一条长桌前吃肉喝酒。

坐在主位的是蒙古主将阿术,陪坐在副位的是水军将领刘整,剩下的就是一些官员和江湖人士,其中正有一个蒙古武士打扮的人坐在横头上,而那口屠龙宝刀就在他所坐的长凳上依着。

这些人正谈论着前些天他们攻破襄阳时的场景,其中一个人的声音,郭襄听来很是熟悉,她定睛一看,那不就是襄阳守将吕文焕吗?

郭襄从小在襄阳城长大,没事儿带着弟弟郭破虏到吕文焕的帅府玩耍,吕文焕甚至还抱过小时候的郭襄。

只听刘整说道:“吕大人,要不是郭靖、黄蓉夫妇从中作梗,胁迫于你,你早就该到我们这边来啦。”吕文焕一想到郭靖黄蓉惨死襄阳时的场景,仍然历历在目,想到他们数十年来帮助自己守卫襄阳,可谓侠肝义胆、忧国忧民之典范,不忍诋毁,只能嗫喏地说道:“是,是。”

正在他们谈得兴高采烈之时,众人感觉一阵风吹过,蒙古包里的火把竟全部熄灭,猛然一黑,只听得那个蒙古武士喝道:“哪里来的贼子,竟敢偷我宝刀?”隐隐约约见一条白影闪出蒙古包,众人听得蒙古武士似乎也追了出去,跟一人打斗在一起。

众人便摸黑走出蒙古包,看到跟那个蒙古武士打斗的,原来是一个穿白衣的女子,似是头上还戴着孝。

蒙古巡逻兵听到这边有呼喊打斗之声,拿着火把赶紧围了过来,众人才看清原来是个穿孝服的青年女子,吕文焕抹了抹眼睛,突然大声说道:“她是郭靖的二女儿郭襄”。

只听得阿术大声嚷道:“玄冥子,杀了这个逆贼,不能让她走脱了。”

原来这个蒙古武士并不是真的蒙古人,而是在终南山隐居的一个道人,此时五十多岁年纪,三十多年前,他本来想投入全真教,结果丘处机看他品行不端,力劝师兄马钰不要收留,这个道人心中不忿,就在终南山建了一家道观,独自修行。

数年之后,有一天他在终南山游玩,不想摸到了活死人墓附近,由于找不到入口,就准备离开,谁知在古墓的后面,被一颗大石头绊倒,他心中气愤,拿起另一个石头就砸,没想到被那颗石头撞碎。

他便拿手扒开,却是一大块莹莹剔透的洁白玉石,以手触摸之下,只感觉一阵凉意直透心底,他知道这块石头有异,便回去拿了铁铲,将这块石头挖出,足有一口大锅那么大。

原来这块寒玉石,是当年全真祖师王重阳在极北苦寒之地数百丈坚冰之下挖出,赠送给林朝英的寒玉的一部分,林朝英将寒玉制成寒玉床,剩下一大块边角料,丢弃在了古墓之后,不想被此人无意中寻得。

他把寒玉搬回道观后,平时就坐在寒玉上打坐清修,没承想,竟然练成了一种独特的寒气内功,连哈出的气都阴气森森,因此之故,他将此功命名为玄冥神功,后来又以寒玉练习掌力,竟然一掌拍出巨寒无比的掌气,他便将自己的掌法命名为玄冥神掌。

自他修炼玄冥神掌以后,不觉二十年大功告成,便自号玄冥子,欲上全真教大闹一场,挑了全真教,出一口当年的恶气不说,还能一举成名,没想到全真教被蒙古大军围攻,此时已然四散各地。

玄冥子铩羽而归,为了名利,就投靠了蒙古,成为主攻襄樊的蒙古主帅阿术手下的武士。

玄冥子听得主子阿术呼叫,正想大显身手,以令众人折服,他呼呼连环拍出十多掌,本拟靠着自己的玄冥神掌,将郭襄毙于掌下。

没想到郭襄不但接了他拍来的每一掌,而且每对一掌,玄冥子只感觉郭襄掌力之中,蕴含着奔腾的灼热之气,令自己难受至极,他哪里知道,郭襄修习的九阳神功,正是他玄冥神掌的克星。

郭襄跟玄冥子对了十多掌之后,也心下大惊,觉得对方掌力寒气逼人,不觉打了几个冷颤。

此时围过来的蒙古大军已经里三层外三层,郭襄看着再不冲出去,恐怕就难以脱身了,于是她趁玄冥子一个不注意,突然拔出倚天剑,直插对方手心,玄冥子一看对方拿出剑来,不知宝剑的厉害,浑没放在心上,郭襄待玄冥子侧身之时,手腕一抖,用了越女剑里的一招西子抛纱,竟将玄冥子一条右臂整个削了下来。

正在玄冥子哀嚎之时,郭襄转身就往外冲,虽然蒙古士兵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,可他们又哪里挡得住倚天剑的锋利,郭襄没一会功夫就冲出了蒙古大营,向南奔去,郭襄知道蒙古人定会在襄阳城大肆搜捕,所以没有回襄阳。

郭襄拿着屠龙宝刀,不到一个月,来到桃花岛,从此常年居住于此,直到三年孝满,才重新出了桃花岛,再去探寻杨过下落,不觉十六七年过去,直到程英派人带来消息,说黄药师逝世,郭襄才又带着屠龙刀倚天剑回到桃花岛。

此时郭兴宋正好找上了桃花岛,郭襄见到自己这个小侄子,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和父母,不禁潸然泪下,她又听说郭兴宋是杨过小龙女抚养长大,才知道这些年来他们躲在终南山活死人墓里,还生了一个儿子杨之龙。

正在郭兴宋讲述他在元大都和南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之时,郭襄心中反复想的却是杨之龙三个字。

郭襄心里想,杨之龙,龙之杨,龙是杨的,杨自然也是龙的,大哥哥和龙家嫂子夫妻恩爱,自己却只能孤身一人,飘蓬江湖,不觉心中又是闷闷不乐。

等到郭兴宋说到耶律齐深陷大都,郭芙请郭襄想办法一起营救时,郭襄才回过神来,于是郭襄和程英决定,带着屠龙刀和倚天剑,一起去大都营救耶律齐。

郭襄郭兴宋在大都跟郭芙汇合,自然顺利救出了耶律齐,可惜的是,为了逼迫耶律齐带领丐帮投降,元朝朝廷已将耶律齐挑断双腿脚筋,打断双腿,丐帮帮主耶律齐已不复往日的英雄气概。

耶律齐看郭兴宋一身是胆,英雄豪迈,有意培养郭兴宋,将降龙十八掌传给了他,并着意向他讲解打狗棒法的要义,这是准备让郭兴宋做丐帮帮主的接班人,只是郭兴宋年纪太小,还需要历练。

从此郭兴宋跟着丐帮帮主耶律齐抗元,江湖上都知道郭兴宋是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之孙,对他也是多有提携和追捧,不到十年时间,郭兴宋不但在丐帮威望越来越高,而且成了抗元义军首领,江湖上人人都知道,郭兴宋就是将来的丐帮帮主。

郭襄救了耶律齐以后,将屠龙刀留给了郭兴宋,祭拜了父母兄弟,拜别了姐姐姐夫,却没有回桃花岛,而是向终南山而去。

可到了终南山,她却终究没有勇气去活死人墓见一见杨过,便一路南下,在南天各地游荡,不觉勘破红尘,四十岁出家为尼,创立了峨眉派,收了一个徒弟,法号风陵师太。

直到她五十岁这年,江湖上突然传闻,丐帮新任帮主郭兴宋被一个百损道人打死,他的一口宝刀和打狗棒也落入百损道人手里。

郭襄听说以后,已经十年不下山的她,终于重出江湖,来到卢龙,找到姐姐郭芙和姐夫耶律齐,问明事情详情。

原来郭兴宋刚刚接任丐帮帮主,带领丐帮群雄去刺杀元朝皇帝,没想到遇到一个道人,自称是终南山全真派的,也加入刺杀的行列。

结果,这个道人在大都的一家小酒馆里吃饭时,向郭兴宋的酒中下了十香软筋散,郭兴宋从小在寒玉床上睡大的,十香软筋散一进肚腹,立觉有异,便询问道人,此时道人才露出真面目。

原来他是当年玄冥子的徒弟。

玄冥子被郭襄斩断一条臂膀,武功折损大半,不再受到元朝重用,得到一大堆金银财宝以后,又回到终南山,收了一个徒弟,道号百损,玄冥子将玄冥神掌传授百损。

百损以十年之功,学成玄冥神掌,靠着当年玄冥子的门路,进入了元朝朝廷,成为朝廷的鹰犬,元朝朝廷早已侦知丐帮要来刺杀皇帝,所以百损道人毛遂自荐,混入刺杀队伍。

郭兴宋待百损道人自报家门之后,愤怒已极,不觉使出十成功力,拍出降龙十八掌里的一招亢龙有悔,要将百损道人数招毙于掌下,谁成想,郭兴宋一掌拍出却怎么也拍不出第二掌来,这十香软筋散毒性散发极快,一会儿工夫,郭兴宋已经发挥不出掌力。

百损道人趁此机会,双手齐出,一掌拍向郭兴宋胸膛,只见郭兴宋如飘落的风筝,飞出了酒楼。

其实,如果郭兴宋不受伤,以他降龙十八掌的功力,百损道人绝不是郭兴宋对手,更别提一招打伤郭兴宋了。

其他丐帮诸人一看帮主武功天下数一数二,却也不是百损道人对手,上前攻击,枉自送了性命,便抬着郭兴宋尽快离开了,他们甚至都没注意到郭兴宋的屠龙刀和打狗棒不在身边。

丐帮诸人将郭兴宋送回卢龙丐帮总舵,不到一个月功夫,郭兴宋就寒气发作而亡,若不是郭兴宋从小在寒玉床睡觉长大,或许他一个月都撑不了。

耶律齐双腿已经残废,郭芙武功也不高,正在急得团团转,召集丐帮和各路江湖朋友,为郭兴宋报仇,夺回打狗棒和屠龙刀。

郭襄听完以后,便带着徒儿风陵师太急向元大都而去。

到了大都,郭襄探听了几日,找到了朝廷赐给百损道人的道观,不由分说,就跟百损道人打作一团。

这一交手,郭襄才发现,百损道人虽然不到四十岁,玄冥神掌的功力比当年玄冥子深厚的多,心中不觉后悔没带了倚天剑来,二人打到一千多招之时,郭襄体力不支,不提防,肩膀中了百损一掌,一时之间,寒气疼痛难忍。

郭襄赶紧拉着徒儿风陵师太疾走,百损道人自出江湖,从未见过如此高强的高手,也不敢去追,任由二人走了。

郭襄带着徒儿找到一家客店疗伤,暂时控制住了寒毒,只不过这寒毒每日都在向她的心肺侵入,郭襄自知时日不多,便赶紧带着风陵师太赶回峨眉山。

之后郭襄将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告诉了风陵师太,令她传给峨眉后代掌门,然后,不到两个月,郭襄就仙逝了。

没过多久,已经成为武当派开山祖师的张君宝,听到郭襄死于百损道人掌下,心中悲痛万分,他拿出自己那把好几年没用过的真武剑,来到大都,找百损道人复仇。

百损道人虽然打败了郭襄,也只是占了体力更强的便宜,他又岂是张三丰的对手。

当年张君宝跟郭襄分别之后,记下了师父觉远大师传下来的五六成九阳神功,又遍览道家道藏,将两家武功融为一体,练成了极为深厚的内功,之后在江湖上行侠仗义,专杀鞑子,一把真武剑,沾染了江湖上不少大奸大恶之辈的黑血,此后创立武当派,与少林派争辉江湖。

百损道人早就听说过张三丰的大名,不敢轻敌,他以玄冥神掌跟张三丰对了三掌之后,立刻知道不是对手,想要逃跑。

张三丰恨他打死郭襄,岂容他逃走,呼呼呼拍出数掌,打得百损道人口吐鲜血,百损道人将丐帮的打狗棒向张三丰扔去,张三丰伸手去接,百损道人趁机逃走。

过得三天之后,百损道人重伤身亡。

张三丰也将打狗棒交还给了丐帮,只是那把屠龙刀不知去向。

原来百损道人早就将屠龙刀献给了皇帝。

后来元朝皇帝一看江湖上这么多人不服朝廷,便想了一个计策,传出一句话来,说“武林至尊,宝刀屠龙,号令天下,莫敢不从,倚天不出,谁与争锋”,并故意将屠龙宝刀流落到江湖,目的是引得江湖上的人为了争夺屠龙刀,自相残杀。

至于玄冥子,他知道百损道人死后,又收了两个小孩子为徒,传授玄冥神掌,二人一个叫鹿杖客,一个叫鹤笔翁,后来江湖上称他们为玄冥二老。